中央关于双十协定后我党任务与方针的指示(1945.10)

发布时间:2020-09-23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二日)

各局并转区党委:

双十节国共协定今日公布。这一协定奠定了和平建国基础,并为全国人民争取了许多民主权利(当然还只是写在纸上的东西),取得了我党和国民党平等的地位,这些都是此次谈判的重要成就但有。下列各点望加注意:

(一)和平基本方针虽已奠定,但暂时许多局部的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仍不可避免,除粤、鄂、豫、浙及苏南等地顽军正在向我进攻外,沿平汉、津浦、同蒲、正太等路顽军正在向我大举进攻,争夺北宁、胶济、平绥三路的战斗亦将到来,我方必须提起充分注意,战胜这些进攻,绝对不可松懈。

(二)由于上述原因,解放区问题未能在此次谈判中解决,还须经过严重斗争,方可解决。这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不解决,全部和平建国的局面即不能出现。

(三)解放区军队一枪一弹均必须保持,这是确定不移的原则。在谈判中,我方提出四十三个师,是对彼方现有二百六十三个师的七分之一。后来彼方提出编整国防军计划拟编一百二十个师,故我方答应到那时可以编为二十个师,也是七分之一。目前伪军未解散,敌军未缴械,解放区问题未解决,谈不到编整部队问题。即将来实行编整时,我方亦自有办法达到一枪一弹均须保存之目的。过去中央指示各地扩大军队整地主力计划,继续执行不变。

(四)为表示让步,取得全国同情起见,我方答应退出浙东、苏南、豫鄂等八地,这是因为在和平局面下这些地区不可能保持。但对当地人民是一大牺牲,须作妥善之解释及适当之处置。但在鄂豫目前仍照中央原定方针办理。广东则执行分散长期坚持计划不变。

(五)东北问题未在此次谈判中提出,我党一切既定计划照样执行。

中 央

十月十二日

根据中央档案原件刊印

附一: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双十协定)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毛先生于八月二十八日应邀来渝,进见蒋主席,曾作多次会谈;同时双方各派出代表,政府方面为王世杰、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四先生,中共方面为周恩来、王若飞两先生,迭在友好和谐的空气中,进行商谈,已获得左列之结果,并仍将在互信互让之基础上,继续商谈,求得圆满之解决。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并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澈底实行三民主义。双方又同认蒋主席所倡导之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及党派平等合法,为达到和平建国必由之途径。

二、关于政治民主化问题,一致认为应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并应先采必要步骤,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邀集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协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及召开国民大会各项问题。现双方正与各方洽商政治协商会议名额、组织及其职权等项问题,双方同意一俟洽商完毕,政治协商会议即应迅速召开。

三、关于国民大会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重选国民大会代表,延缓国民大会召开日期及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选举法和五五宪法草案等三项主张。政府方面表示:国民大会已选出之代表,应为有效,其名额可使之合理的增加和合法的解决,五五宪法草案原曾发动各界研讨,贡献修改意见。因此,双方未能成立协议。但中共方面声明:中共不愿见因此项问题之争论而破裂团结。同时双方均同意将此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

四、关于人民自由问题,一致认为政府应保证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应享受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分别于以废止或修正。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六、关于特务机关问题,双方同意政府应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之权。

七、关于释放政治犯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除汉奸以外之政治犯,政府应一律释放。政府方面表示:政府准备自动办理,中共可将应释放之人提出名单。

八、关于地方自治问题,双方同意各地应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惟政府希望不以此影响国民大会之召开。

九、关于军队国家化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并重划军区,确定征补制度,以谋军令之统一。在此计划下,中共愿将其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由现有数目缩编至二十四个师至少二十个师的数目,并表示可迅速将其所领导而散布在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不在内)八个地区的抗日军队着手复员,并从上述地区逐步撤退应整编的部队至防海路以北及苏北、皖北的解放区集中。政府方面表示,全国整编计划正在进行,此次提出商谈之各项问题,果能全盘解决,则中共所领导的抗日军队缩编至二十个师的数目,可以考虑。关于驻地问题,可由中共方面提出方案,讨论决定。中共方面提出:中共及地方军事人员应参加军事委员会及其各部的工作,政府应保障人事制度,任用原部队人员为整编后的部队的各级官佐,编余官佐,应实行分区训练,设立公平合理的补给制度,并确定政治教育计划。政府方面表示:所提各项,均无问题,亦愿商谈详细办法。中共方面提出:解放区民兵应一律编为地方自卫队。政府方面表示:只能视地方情势有必要与可能时,酌量编置。为具体计划本项所述各问题起见,双方同意组织三人小组(军令部、军政部及第十八集团军各派一人)进行之。

十、关于解放区地方政府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的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解放区名词在日本投降以后,应成为过去,全国政令必须统一。中共方面开始提出的方案为:依照现有十八个解放区的情形,重划省区和行政区,并即以原由民选之各级地方政府名单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依据蒋主席曾向毛先生表示:在全国军令政令统一以后,中央可考虑中共所荐之行政人选。收复区内原任抗战行政工作人员,政府可依其工作能力与成绩,酌量使其继续为地方服务,不因党派关系而有所差别。于是中共方面提出第二种解决方案,请中央于陕甘宁边区及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山西五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员为省府主席及委员,于绥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广东六省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省府副主席及委员(因以上十一省或有广大解放区或有部分解放区),于北平、天津、青岛、上海四特别市委任中共推选之人为副市长,于东北各省容许中共推选之人参加行政。此事讨论多次,后中共方面对上述提议,有所修改,请委任省府主席及委员者改为陕甘宁边区及热、察、冀、鲁四省,请委省府副主席及委员者,改为晋、绥两省,请委副市长者改为平、津、青岛三特别市。政府方面对此表示:中共对于其抗战卓著勤劳,且在政治上具有能力之同志,可提请政府决定任用,倘要由中共推荐某某省主席及委员,某某省副主席等,则即非真诚做到军令政令之统一。于是中共方面表示可放弃第二种主张,改提第三种解决方案:由解放区各级民选政府重新举行人民普选,在政治协商会议派员监督之下,欢迎各党派、各界人士还乡参加选举。凡一县有过半数区乡已实行民选者,即举行县级民选。凡一省或一行政区有过半数县已实行民选者,即举行省级或行政区民选。选出之省区县级政府,一律呈请中央加委,以谋政令之统一。政府方面表示:此种省区加委方式,乃非谋政令之统一,惟县级民选可以考虑,省级民选须持宪法颁布,省的地位确定以后方可实施。目前只能由中央任命之省政府前往各地接管行政,俾即恢复常态。至此,中共方面提出第四种解决方案:各解放区暂维持现状不变,留待宪法规定民选省级政府实施后再行解决,而目前则规定临时办法,以保证和平秩序之恢复。同时,中共方面认为:可将此项问题,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解决。政府方面则以政令统一必须提前实现,此项问题久悬不决,虑为和平建设之障碍,仍亟盼能商得具体解决方案。中共方面亦同意继续商谈。

十一、关于奸伪问题,中共方面提出:严惩汉奸,解散伪军。政府方面表示:此在原则上自无问题,谁惩治汉奸要依法律行之,解散伪军亦须妥慎办理,以免影响当地安宁。

十二、关于受降问题,中共方面提出:重划受降地区,多加受降工作。政府方面表示:参加受降工作,在已接受中央命令之后,自可考虑。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国庆纪念日于重庆

王世杰 张群 张治中

邵力子 周恩来 王若飞

根据1945年10月12日《解放日报》刊印

附二:

必须实现双十协定

(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九日《解放日报》社论)

和平建国,是抗战胜利结束后中国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最忠实的代言人,非常明确地揭橥和平建国的方针,并认为这个方针不是局部的、暂时的,而是整个的、长期的。在日寇投降以后,中共中央发布了对时局者言,着重指出新时期的任务是:“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团结、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宣言所提示的,就是和平、团结、民主、统一的方针,简言之,就是和平建国的方针。除了这个方针以外,中国共产党是不是还有其他什么针呢?对于这一问题,我党领袖毛泽东同志的答复是再明确也没有了:“目前中国只需要和平建国一项方针,不需要其他方针,因此内战必须坚决避免。”(对路透社记者谈话)

为什么中国只需要和平建国这项方针,而不需要其他任何方针呢?

首先,我们的民族敌人——日本强盗虽已被击败,但是它正在企图用各种方法保存其军国主义,同时它正在千方百计,离间中国内部团结,挑动中国内战,以便卷土重来,再肆对华侵略。如果日寇这一阴谋得逞,中国在战后没有和平而是发生了内战,则不特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无从巩固,而且将给敌人以可乘之隙,使中国有再被侵略奴役的可能。很明显的,中国如果发生内战,得到利益的一定是日本侵略者,而不是中国人民。为了巩固抗战的胜利,为了杜绝日寇再肆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建国的方针,而不需要其他任何方针。

其次,中国人民在八年战争中所遭受的损失和牺牲,是不可胜计的。抗战胜利以后,许多被破坏的城镇亟需恢复,许多被敌人“三光政策”所造成的“无人区”亟需重建,成千万的残废军人、阵亡将士家属和流离失所的难胞亟需救济安置。全国同胞急切的盼望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加紧生产建设,发展国民经济,使中国从贫穷落后一变而为富裕先进的国家。但是如果中国没有和平,则一切恢复与建设计划都将成为泡影,全国同胞将继续遭受无边的痛苦。为了医治八年战争所遗留下来仙满目疮痍,为了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为了在战争废墟上建设繁荣的中国,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建国的方针,而不需要其他方针。

第三,由于色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巨大努力,我国的国际地位已经提高,中国被列为四大强国之一,负担着和英美苏等盟邦共同巩固世界和平的责任。但是如果中国本身不能和平团结,发生分裂内战,中国便无法负担起这一重大的责任,中国的国际地位便会一落千丈。不仅如此,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中国如发生内战,影响所及,必然危害到远东和世界的和平。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为了巩固远东和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建国的方针,而不需要任何其他方针。

今天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建国的方针,并不是偶然的。“九一八”以来,中国共产党即倡导停止内战、团结御侮的主张。这个主张在西安事变以后得到了实现。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倒退。今年四月,为了增强国内团结,准备最后打败日寇建立新中国,毛主席在我党七次代表大会上,曾作下列的声明:“只要他们(指国民党当局)一旦愿意放弃其错误的现行政策,同意民主改革,我们是愿意和他们恢复谈判的。”抗战结束以来,中国共产党即为和平建国的方针,竭尽了最大努力。在中共中央对时局宣言发表后两天,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即应蒋介石先生的邀请,亲自到重庆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在谈判中,我党不仅提出了和平建国的明确方针,而且也提出了实现这方针所必需的具体办法,同时为了取得协议,不惜委曲求全,在实现全国和平、团结、民主的条件下,作重大的让步(例如同意缩编解放区军队,同意这些军队退出八个解放区等)。由于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由于各党派及民主人士的有力声援,我党所倡导的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终于获得了国民党当局的同意。在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等问题上获得了重要的初步协议,双十节这一天,双方在重庆签订了协定。

国共会谈的结果虽然已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总方向,但就今天的情形来看,要由纸上的协定变为现实的东西,中间还横着许多严重的障碍。试就解放区来说:在抗战期间,解放区已澈底实行了民主政治。凡是今天国共会谈协议中所规定的许多民主措施,在解放区早已见诸实行。这一切进步的措施,使解放区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胜利地坚持了八年敌后抗战。这些措施无疑义的是全国和平建设的模范。特别值得注意的,最近一月余来,被我解放区军民收复的地区,敌伪势力澈底肃清,人民正气充分发扬,民主秩序立即建立,社会生产迅速恢复,人民生活日臻繁荣。解放区军民这样的光辉建树,应该得到奖励;解放区的民主政府,应该得到承认。但是一直到今天,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英勇的解放区军民不被允许对敌伪受降。解放区民选的政府依然还没有被承认。尤其令人痛心的,在国共会谈中及会谈公报发表以后,国民党军队对各解放区(如河南、山西、山东、浙东等地)的进攻,仍然继续进行着。解放区军民流血牺牲从敌人手中光复的城市,被国民党军队夺去的,已达三十一座。同时就大后方而言,除了新闻书报检查的废除而外,还看不见其他任何符合人民要求的民主措施。在国民党当局“收复”了的地区,卖国汉奸依然横行,广大人民依然没有得到自由,国共协议中所规定的,还没有一条成为事实。以上数端,已足以说明:虽然全中国人民迫切的要求国内和平,虽然全世界反法西斯人士希望中国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虽然和平建国的方针经过了国共会谈,已成为举国一致的方针可是中国反动势力仍未放弃其破坏和平的活动。这又说明了,虽然大势所趋,中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前进的道路仍然是曲折的,是有严重的困难和阻碍的。

全中国人民和各党派人士要清楚认识:要实现和平建国的方针,必须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必须制止反动势力的破坏活动。我们要以坚定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把国共会谈中已获协议的条文,见诸实施,并争取尚未获得协议的问题达到圆满解决。特别是关于承认解放区的问题,是保证实现和平建国方针的重要环节。现在和平、团结、民主、统一的总方针和“积极推行地方自治”的原则既已确立,中国共产党既已在解放区及其军队的问题上作了最大的让步,今天国民党当局再没有理由可以继续不承认解放区的政策,更没有理由去继续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

我们深信,在全中国人民、各党派人士一致的努力之下,在全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同情和赞助之下,和平建国的方针终归是要实现的。

根据1945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刊印

文章来源: 人民网